武汉城市名片:第一高楼的变迁


21世纪不动产武汉区域分部 (http://www.c21wuhan.com.cn发表时间:2004-10-18 17:56:53

    每座城市的“第一高楼”,可谓这座城市的名片。记者驱车三镇,欣赏江城美景,发现第一高楼在不断更替,同时了解到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。 

    晴川饭店:武汉改革开放的最早标志

    建筑界有个不成文的说法:20层以上建筑物谓之高楼。

    据此,武汉第一座“第一高楼”,当是20年前崛起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24层晴川饭店。

    晴川饭店位于汉阳龟山南麓,高88.6米,为武汉当时最高建筑物,是江城开放的最早标志。滔滔长江、滚滚汉水,围绕着晴川饭店,演绎的故事有喜有忧。

    10多年来,晴川是湖北的主要对外窗口之一,接待过德国前总理科尔、日本前外相海部俊树等政要和外宾,总数达几万人之多。1999年,晴川由香港舜成国际有限公司投资改扩建,却出人意料地引出了一桩轰动海内外的官司。

    1981年底,蔡迪安、伍振权、李宗海、田少鹏4位画家,受主管部门省旅游局委托,为晴川二楼宴会厅创作了大型壁画《赤壁之战》。该画全长1720厘米,高320厘米,绘制在7块九夹板上,创作历时一年零九个月。1997年,该画被收入《中国现代美术全集》,被誉为“中国壁画复兴的代表作品之一”。

    但晴川在重新装修过程中,这幅壁画名作被拆毁。去年7月,4位画家愤然将饭店和省旅游局等6家单位告上法庭。

    名画不复存在,晴川依然动人。但时过境迁,晴川毕竟不再享有鹤立鸡群的骄傲了。

    泰合广场:著名国际跨国公司云集之处

    从汉阳到汉口,跨上江汉一桥,一座位于武胜路口,高达176米的圆顶型建筑,便映入眼帘。它就是1996年耸立,取代晴川饭店的武汉第二座“第一高楼”———泰合广场。

    泰合比晴川高23层,高度比晴川多87米。

    泰合广场由47层(含地下室2层)写字楼和一座6层购物中心裙楼构成。总建筑面积7.35万平方米,是一座集办公、商购等为一体的高标准甲级写字楼。

    泰合广场由武汉第一家外商独资房地产企业开发兴建。由于有香港著名建筑师加盟而身价不菲。泰合广场落成时,武汉市超高层建筑屈指可数。因此,很多人路过此地,都情不自禁地停下来,仰起头,眯着眼睛,一层层数它到底有多高?

    泰合广场生恰逢时,正赶上英美烟草(中国)公司、荷兰贸促会、雀巢(中国)公司等一批著名跨国公司登陆武汉,于是纷纷入驻其间。在武汉对外开放史上,泰合写下了精彩的一笔。

    国贸大厦:武汉唯一可停直升机的高楼

    江城像铆足了劲似的,一座座高楼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。泰合广场刚领风骚几许,转眼被汉口金融一条街上,高达57层(含地下室2层)的“武汉国贸大厦”所取代———它成为武汉第三座“第一高楼”。

    国贸大厦,有着诉说不尽的新闻。

    它1997年完成全部结构工程。2000年10月,这座高212.5米的大厦,才披上了华丽的玻璃幕墙。时至今日,仅底部6层被新世界百货辟作卖场,大部分楼层闲置,每年损失房租达千余万元。好在新世界中国地产公司投资8亿元,正在改造国贸大厦,并更名为新世界国贸大厦,预计年内投入使用。

    国贸最引为自豪的是,其楼顶平台是武汉迄今为止唯一的高楼直升飞机停机坪。当年,记者曾应邀参加国贸封顶仪式。登上楼顶,绵延百十里的江城,尽收眼底,直叹“一览众楼小”!遗憾的是,几多春秋逝去,也没听说有一架直升机在国贸楼顶上起飞过、降落过……

    国贸还造就了一句名言:“竖起一栋高楼,倒下一批官员。”

    2000年7月19日,负责开发国贸的武汉汉鹏房地产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张建国,因犯贪污罪、受贿罪,被武汉中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。与他同时落马的,还有一批处长、科长,以及工程师、会计师……

    随后的2001年,在震惊全国的“银广夏”造假案中,国贸又一次受到牵连。直到今年4月28日,香港新世界集团收购国贸大厦为止,这座外表辉煌却历经磨难的大厦,才有了转机。

    世贸大厦:一座难撼的商业丰碑

    商界巨擘毛冬声,竖起了武汉第四座“第一高楼”———面积12万平方米,高248米,共60层的武汉世贸广场,同时还建起了与世贸高度相差无几的“姊妹大厦”———武汉广场。

    但毛翁之意不在楼而在商。他凭借武广和世贸,演绎出著名商业理念———扎堆效应。武广与世贸,在武汉乃至中国商界纵横捭阖,年收入高达60多亿元。

    武广定位于中高档百货,成为白领和中高收入者的乐园。开创了武汉商业乃至中国商业的奇迹,至今已夺得全国单体商场经济效益“七连冠”。

    世贸与武广错位经营,比肩而行,业绩不凡。从2001年起,世贸已连续三年夺得全国零售商场营业额第一。

    于是有房产专家说,毛冬声打造的不是建筑学上的狭义高楼,而是立起了一座难撼的商业丰碑。

    民生大厦:引发出构建产业链的思考

    金融业钟爱摩天大厦,世界皆然。与国贸大厦不过千米,新华路上一座全钢结构大厦,像一把利剑直刺云天。它就是武汉第五座“第一高楼”———68层的民生银行大厦。

    大厦主体加上塔盖、天线,楼高336米,眼下依旧是“中原第一高楼”。

    围绕民生大厦设计的改变,以及钢材加工话题,比高楼本身更令人关注。

    大厦用钢2.4万吨,均由武钢提供。但不可思议的是,大厦的钢臂铁骨,竟然是从武钢运到杭州加工,往返2000余公里,再拖回老家安装的。

    据悉,民生大厦原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。2001年8月,开发商武汉香利房地产公司在杭州发现了一栋漂亮的24层钢结构建筑后,便将这座大厦改成了钢结构。浙江并非产钢大省,过去钢材加工能力远不如湖北,但为何出现了钢结构产业群?湖北拥有优势资源,为何难以形成产业链?还有,为何湖北产业结构调整总是“有心栽花花不开”?为此,本报发表了《2.4万吨钢拷问产业链》的系列报道,引起各界强烈反响……

    也许,武汉还会冒出第六座、第七座……“第一高楼”。新高度的不断刷新,其实就是江城发展的“物化纪录”。

    武汉啊,我们期待着你更美丽更雄伟!

来自:湖北日报(Click:466)
 
 
[ 关闭窗口 ]
每家加盟店独立拥有和运营